每個人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。涂料行業分析師羅杰卡爾表示,短期看,那一定會增加一些客戶,畢竟是在用利潤換市場,大多數客戶是買賬的,是感恩的。但沒有利潤的銷售毫無意義。如果漲價后的原料長期處在高位,涂料企業的不漲價,有可能變成蠶食企業利潤的慢性毒藥。

從中國的涂料歷史看,可能會有一種結果,不漲價的企業,還沒等到換來的市場份額,變成壯大企業的能量,已經翹辮子了。
2004年那次涂料原料的上漲潮中,唯一一家沒漲價的涂料企業,已在兩年后翹了辮子。
現在原料漲了幾倍,連杜邦、帝斯曼、海虹、朗盛等國外大企業都扛不住了,上漲了價格,很多國內涂料企業還不漲價。
如此反常,有些下游客戶發出一些不利涂料行業的置疑,也在情理之中。是涂料企業從客戶那里賺取了太多利潤,還是在以次充好?還是說國內涂料企業比那些國外大企業還有實力,為了客戶,不惜賠本賺吆喝?
這一年多來,化工原料的價格,像幾年前的房地產坐了火箭一樣,越炒越漲,越漲越炒。
這是中國經濟的病。是病就得治。
國家給房地產病開的藥方是,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。
同樣的,化工原料也是拿來用的,不是拿來炒的。
從去年初到現在,涂料上游的原料企業,利用并放大各種利漲消息,伺機抱團漲價,有些化工原料一年漲了好幾倍。今年初,很多化工原料還在延續上漲態勢。
化工原料的上漲,也帶動了海綿等其它家具原材料的上漲,下游家具企業被迫漲價自保。
在上、下游漲價潮的夾縫中,唯獨中游的涂料靜悄悄……
越是平靜的海面,水下越有可能暗流涌動。靜悄悄的涂料行業,內里其實是暗流涌動的。
尤其是新一輪環保督察正在變成常態,而且升級了規格,由環保部長親自帶隊,不僅督察地方企業,還督察地方官員,實行黨政同責,一崗雙責。環保督察結果已經和黨政一把手的政績掛鉤。
中外涂料網主編周長風認為,環保督察的升級,正在加速涂料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走向深入。未來的環保,只會更嚴。今年的制造業停業潮和倒閉潮很快就要開始。
夾在上下游齊漲的中間,涂料想獨善其身,很難。
記者認為,涂料的行業性漲價是早晚的事,只是漲的方式和時間結點,各不相同而已。國外大涂企市場份額大,行業集中度高,普遍會選擇明漲,像杜邦、帝斯曼、海虹老人等企業。國內涂企,市場比較分散,集中度不高,同質化嚴重,考慮到競爭對手的存在和客戶的感受,國內涂企敢于明漲的不是很多,因此很多涂企會選擇換個馬甲變相漲。
中小涂企是盼漲的,但他們定價權比較弱,所以漲價得跟著大企業。大企業漲,他們才敢跟著漲。大企業不動,小企業想漲,也不敢動。
涂料行業分析師羅杰卡爾表示,2017年,涂料市場并未進入供需兩旺,需求的增長在放緩,供應的不足是因為人為控制產能造成的,原料價格的上漲,是將利漲因素人為放大炒作的結果。增加貨幣發行量的作用也在顯現。
涂料市場有其特殊性,市場份額比較分散,行業集中度不高,同質化也嚴重,產品很容易被替代,所以很多涂企不敢漲,漲也是悄悄的漲,不敢聲張,或是換個馬甲漲,也不足為奇。
但漲價時機不是隨時都有的,要珍惜。錯過了漲價風口,利潤被削薄的企業,發展后勁和研發投入肯定會受影響,同時也錯過了與行業同步增長的機會。幾年之后,就成了砧板上的肉,盼收購,人家還挑肥揀瘦。
中外涂料網主編周長風認為, 2017年很有可能是大中型涂企環保新品、環保涂裝方案、特色涂裝服務集中發布的一年,并以結構調整來化解原料上漲的壓力。
涂料企業一定會突出新品的環保性能,以水性新品作為新品發布會的主打,突出環保,突出一站式解決問題,突出幫客戶提升核心競爭力。
中外涂料網 記者:周長風